English

象牙贸易之争

1999-02-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早在1989年国际社会就已达成协议,明确宣布大象是一种“最濒临灭种的动物,严禁象牙贸易”。可近年来,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三国却提出了要求放宽有关禁杀大象条令的申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三国的强烈呼声并非没有缘由。象牙买卖是一笔不可低估的财富来源,尤其是对上述非洲三国。目前,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某一仓库里,储藏着约10多吨象牙。这批如同黄金般贵重的非洲象牙是政府机构花了整整7年时间精心收购储存于此的,其价值粗估也值几亿美元。而其邻国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至少囤积了45吨。

此外,眼下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三国拥有的大象数量几乎能将整座纽约市塞满。这些野象生性喜欢四处游荡,无固定居所,成片成片的森林和庄稼惨遭它们破坏,当地居民苦不堪言。如津巴布韦有大象6.5万只,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地盘只能勉强满足这个数量的一半享用。其他国家的景况亦大致相同。

为了野象的生存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那些相对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感到难以承受,认为他们应该运用必要的法律程序要求赔偿受害者的巨大经济损失。现在非洲三国已向国际有关组织提交了正式申请,请求允许他们每年向日本出口大约30吨的象牙。在日本,象牙主要被用来雕刻一种象征上等人身份的胸章。

但这项申请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对。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副主任马歇尔·琼斯认为,“我们原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颁布的象牙贸易禁令是来之不易的,也是迄今所颁布的为全球普遍认可的最基本的法令。”整个80年代,偷猎者平均每天要捕杀大约200头非洲象以进行象牙贸易,生机勃勃的大象家族因此由1979年的130万头骤减到62.5万头。有关人士认为,禁捕大象条令当年是顾全了各国的经济背景的,即已考虑和照顾了各国的基本利益。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禁令,才使得偷猎者们疯狂的非法象牙买卖被迫收敛。如果象牙市场半合法半公开化了,不难想象,只需一宿工夫,原来的悲剧就会重演。

不过,尽管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三国的申请在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最终以惨败而告终。但三国政府仍认为,对于三国近年来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社会不应装聋作哑,为补偿三国的损失和代价,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资金回报。纳米比亚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部长措辞强硬地指出,“现在我们的人民所面临的困境,远比南部非洲那些受保护的逍遥自在的野生动物们的处境艰辛的多!”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国际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从去年底开始,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组织参与制订,并率先在喀麦隆实施了一项新的大象管理计划。这项计划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大象跟踪和监测中心,旨在及时掌握大象的活动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象群对农田和居民的侵袭,同时有力地打击偷猎行为。

今年2月10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又宣布,批准日本一次性购买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库存的30多吨象牙。该公约秘书处说,公约多数参加国表示,鉴于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三个非洲国家的大象数量稳定并有增长趋势,同意它们做有限的试验性的象牙贸易,但必须符合如下条件:有关国家立法和执法能力得到改善;象牙贸易应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大象;建立监督合法和非法贸易及非法捕杀大象的国际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